废话练习 - 赶海

#废话练习# 1/N

关于大海的一切都是从网络上素未蒙面的人处得知的,我并未亲眼见过。大海平静的时候,大家的生活似乎也同时很平静。因为生活在海边的缘故,关于海边散步的浪漫故事最初让人难以接受,直到慢慢感受到朦胧的情愫、意识到日复一日的单调、了解到大海的另一边还有新大陆的时候,海边这个词开始有了更多意义。然而大多数人也就止步于此了。
丈夫驱车带着老婆和两个女儿去海边散步,这是一片更漂亮的海边,一片适合散步的海边。其实倒也没有多么根本性的不同,几天前去的那片海滩在平静时大概也是这样,只是它在更深的小路后面,汽车无法到达的地方,但又或许这就是区别所在。

#废话练习# 2/N

……汽车能够到达便可以赋予更多意义,这些地点会被规划为目的地,成为某种追求的一部分,然后摇身变为追求本身。
书中这样描写,“我”和恋人骑单车顺着滨海公路一直往前,沿途的沙滩干净,这是一个没什么特别的下午。“我们”在饮料亭买了一罐可乐和一支甜筒,然后散步在沙滩上,浪花偶尔打在恋人的脚背,边走边聊着今天和未来,直到黄昏。读它的时候,他觉得作者绕来绕去,不知道到底要说什么。不是记录海边散步吗?应该把这些目的和手段写得直白一些。原文的两千六百二十五个字在他的记忆里浓缩为三个词,精准而有效,成为他条件反射的一部分,在今天这样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正好被激活。
午饭时他向家人宣告了这一提议,大家听到都很高兴,已经做好了出行的准备。某种意义上,大人和小孩因同样的理由感到高兴。孩子们对世界的认知就像她们面对练习册上的连线题,一个词和另一个词是有联系的,至于为什么,她们还没想明白也还不紧要。而大人不一样,他们早已熟读并背诵了解答簿,没有什么能难倒他们。实用主义是他们的座右铭。他和妻子吃着饭,以孩子们没有察觉的方式在心里相互对视了一眼,知道对方清楚这道连线题的正确答案。大人和小孩都不在乎这之间细微而深重的区别。

#废话练习# 3/N

一路无话,孩子在车上睡着了,老婆看看孩子又望望窗外,没有在想什么。车停靠在路边,他兴奋地叫醒孩子,老婆一脸宠爱地看着她们睁开眼睛,先后从靠近海的一侧下车来到丈夫身旁。路旁栏杆开口处是通往海边的斜梯,用水泥和石块人工修建而成,坡度很大。他走在前面,嘱咐老婆孩子小心,到达底部之后便转过身来张开手迎着她们。一家人牵手在零星布着杂草的土地上往前走。斜梯旁边堆放着一箱一箱的渔具,脚下泥土小路远海的一侧也是如此,渔具上的粗绳像从海底追上来的海草,随意地缠绕在它们熟悉的人造物上。海边,大石块堆砌成围栏,分隔开海水和岸,零散石块组成的小坡让人勉强可以走到下面未涨潮时露出的黑色泥沙上。海风吹起女儿的刘海,老婆的长发随风摆动,而他的圆寸似乎不受影响。他们停在那个小坡前,面朝大海,眯着眼睛,各自看着一个方向。

#废话练习# 4/N

他觉得眼前的景色如同一幅画,打算好好欣赏一番。该如何欣赏一幅画呢?假如画家能够从监视器中看到一个普通人的眼睛接收到的图像,他们一定会惊诧不已,而后对自己数十年心血的不受重视感到释怀。你当然无法期待一个人从满视野的马赛克中注意到任何细节。图像被降低分辨率、被模糊、被泛化成任何形状,连作者本人都无从相认。它们是缩略图的缩略图,是压缩包的压缩包,是被浓缩成的三个词,精准而有效,却与一幅画本身毫不相干。不只是图像,所有的信息都同样地,经过无数次的转述和翻译,把用尽一切方法对折七次之后的一百二十八分之一,剪切、放大、对折,再剪切、再放大、再对折。你不禁怀疑这个世界是否真的信息过量、多余,以至于我们只能如此努力地将活动范围集中在这些值得付出时间的目的和手段上。真的是这样吗?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于是感叹了一句:这里的景色真像一幅画啊!

草稿

关于大海的一切都是从网络上素未蒙面的人处得知的,我并未亲眼见过。

大海平静的时候,大家的生活似乎也同时很平静。因为生活在海边的缘故,关于在海边散步的浪漫故事最初让人难以接受,直到慢慢感受到朦胧的情愫、意识到日复一日的单调、了解到大海的另一边还有新大陆的时候,海边这个词开始有了更多意义。然而大多数人也就止步于此了。
丈夫驱车带着老婆和两个女儿去海边散步,这是一片更漂亮的海边,一片适合散步的海边。其实倒也没有多么根本性的不同,几天前去的那片海滩在平静时大概也是这样,只是它在更深的小路后面,汽车无法到达的地方,但又或许这就是区别所在。汽车能够到达便可以赋予更多意义,这些地点会被规划为目的地,成为某种追求的一部分,然后摇身变为追求本身。
书中这样描写,“我”和恋人骑单车顺着滨海公路一直往前,沿途的沙滩干净,这是一个没什么特别的下午。“我们”在饮料亭买了一罐可乐和一支甜筒,然后散步在沙滩上,浪花偶尔打在恋人的脚背,边走边聊着今天和未来,直到黄昏。读它的时候,他觉得作者绕来绕去,不知道到底要说什么。不是记录海边散步吗?应该把这些目的和手段写得直白一些。原文的两千六百二十五个字在他的记忆里浓缩为三个词,精准而有效,成为他条件反射的一部分,在今天这样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正好被激活。
午饭时他向家人宣告了这一提议,大家听到都很高兴,已经做好了出行的准备。某种意义上,大人和小孩因同样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孩子们对世界的认知就像她们面对练习册上的连线题,一个词和另一个词是有联系的,至于为什么,她们还没想明白也还不紧要。而大人不一样,他们早已熟读并背诵了解答簿,没有什么能难倒他们。实用主义是他们的座右铭。他和妻子吃着饭,以孩子们没有察觉的方式在心里对视了一眼,知道对方清楚这道连线题的正确答案。大人和小孩都不在乎这之间细微而深重的区别。
一路无话,孩子在车上睡着了,老婆看看孩子又望望窗外,没有在想什么。车停靠在路边,他兴奋地叫醒孩子,老婆一脸宠爱地看着她们睁开眼睛,先后从靠近海的一侧下车来到丈夫身旁。路旁栏杆开口处是通往海边的斜梯,用水泥和石块人工修建而成,坡度很大。他走在前面,嘱咐老婆孩子小心,到达底部之后便转过身来张开手迎着她们。一家人牵手在零星布着杂草的土地上往前走。斜梯旁边堆放着一箱一箱的渔具,脚下泥土小路远海的一侧也是如此,渔具上的粗绳像从海底追上来的海草,随意地缠绕在它们熟悉的人造物上。海边,大石块堆砌成围栏,分隔开海水和岸,零散石块组成的小坡让人勉强可以走到下面未涨潮时露出的黑色泥沙上。海风吹起女儿的刘海,老婆的长发随风摆动,而他的圆寸似乎不受影响。他们停在那个小坡前,面朝大海,眯着眼睛,各自看着一个方向。
他觉得眼前的景色如同一幅画,打算好好欣赏一番。该如何欣赏一幅画呢?假如画家能够从监视器中看到一个普通人的眼睛接收到的图像,他们一定会惊诧不已,而后对自己数十年心血的不受重视感到释怀。你当然无法期待一个人从满视野的马赛克中注意到任何细节。图像被降低分辨率、被模糊、被泛化成任何形状,连作者本人都无从相认。它们是缩略图的缩略图,是压缩包的压缩包,是被浓缩成的三个词,精准而有效,却与一幅画本身毫不相干。不只是图像,所有的信息都同样地,经过无数次的转述和翻译,把用尽一切方法对折七次之后的一百二十八分之一,剪切、放大、对折,再剪切、再放大、再对折。你不禁怀疑这个世界是否真的信息过量、多余,以至于我们只能如此努力地将活动范围集中在这些值得付出时间的目的和手段上。真的是这样吗?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于是感叹了一句:这里的景色真像一幅画啊!

模糊的缩略图,就当成是见过了
尽量记录即将被遗忘的梦和尽力解释
这里不错
今天晚上去吃烧烤,明天收网看看能不能抓到大青蟹给家人饱饱口福。老婆说好啊。他问了孩子一些反问,孩子真诚地说出了预设的答案。没有真正的交流。
他多少有些不满,或许是因为书的篇幅有限,不知道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是怎样。